报告题目1:硼自由基介导碳-杂键选择性活化
报告专家: 汪义丰 教授
报告题目2:不对称炔丙基化反应研究
报告专家: 郭昌 教授
报告题目3:可见光驱动卡宾转化:从张力环构建到多组分反应设计
报告专家: 宣俊 教授
报告时间:2023年9月13日14:00-18:30
报告地点:中西部综合楼639会议室
主办单位:理学院、科技处
报告人简介:
汪义丰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,国家知名专家获得者。2003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,2006年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,2011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。2011-2015年继续在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,并于2012-2014年被聘为“李光耀博士后研究员”。2015年8月至今,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。主要从事有机化学、硼化学以及生物质分子转化等方面的研究。2015年入选“国家知名专家计划青年项目”。2018年获德国Thieme杂志社颁发的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,2021年和2022年获“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”,2021年获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研究校长奖”,2022年获“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”。在Science, Acc. Chem. Res., J. Am. Chem. Soc., Angew. Chem. Int. Ed., Nat. Commun.和CCS Chem.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。
郭昌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,博士生导师,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。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;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,获理学博士学位;2013-2017年在德国明斯特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;2017年2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。2018年入选“国家知名专家计划青年项目”。目前研究方向是不对称催化合成,包括不对称电化学反应、联合催化、天然产物全合成。以新型不对称催化研究为基础提高反应活性与选择性,并将这些方法学用于天然产物的合成,发展高效、原子经济性和环境友好的现代有机合成化学。在J. Am. Chem. Soc., Angew. Chem. Int. Ed., Nat. Synth., Nat. Commun.和Sci. Adv.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。
宣俊,安徽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,入选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。2009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,获理学学士学位;201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,获理学博士学位,导师:肖文精教授;2015-2017年,获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,于明斯特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,合作导师Armido Studer教授。2017年入职安徽大学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安徽省“青年知名专家”人才项目等多个基金项目。入选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“年度影响力”榜单,“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”榜单,RSC 2021 TOP 1% 高被引学者。担任学术期刊《Chin. Chem. Lett.》《有机化学》青年编委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等。长期从事有机光化学合成研究,在功能有机分子绿色合成及结构修饰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成果。在Chem. Soc. Rev.; J. Am. Chem. Soc.; Angew. Chem. Int. Ed.; CCS Chem.; ACS Catal.; Chem. Sci.等知名化学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(高被引论文8篇),论文累积被引用5500余次,部分工作被Synfact, Organic Chemistry Highlights等评述性期刊或学术网站进行亮点介绍。